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许你不仅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把教学理论用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一套教育方法;对待幼儿,也许你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心,并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带给幼儿新鲜而圣洁的思想;你用人格的魅力征服着幼儿,使他们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然而,对待你自己的孩子,你找到你的教育方法了吗?
之所以我提出这个问题——经常听到朋友或家长说:你们当老师的真好,能自己辅导教育孩子,而她们不知从何入手。而我每次听到这里,总是苦笑,在幼儿园里,妈妈教师经常这样抱怨:好脾气都体现在幼儿园里,回家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没有激情。有些教师甚至说自己在家经常责骂孩子。不了解这一行的人也许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但事实确实如此。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没有像对待学生那样的热情与耐心呢?
关键词【耐心】【方法】【平常心】
二、问题的现实背景
1、作为幼儿老师,经过了一天和孩子的交流,身心疲惫,本来是要好好调整一下心理,于是往往冷落自己的孩子。可这时候孩子在家里玩具乱扔,把家里搞的翻天覆地,到了该吃饭的时间他却不吃饭或者慢吞吞,于是强压的怒火终于爆发,声音也不自觉的提高了几十分贝,责备的语气不说,甚至有时有些过激的语言和动作。事实上,对孩子来说,就是吼叫,是呵斥,是体罚。换句话说,就是不讲究教育方法,没有耐心。可是,如果是我们的学生犯错的时候,我们总是苦口婆心和风细雨耐心的说服教育。为什么会这样?是禁止体罚学生的教育法规的压抑吗?还是在幼儿园里看惯了“言听计从”的学生,看不惯在自己家里“无法无天”的孩子?对别人的孩子有耐心,对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任意言行吗?
2、好不容易吃完晚饭,这时孩子过来了:妈妈,这道题不会做。如果是学生问你,你一定会耐心的讲解一遍,两遍、、、可是,看到自己的孩子,你也许会说一遍,两遍,到了第三遍,你一天积压下来的烦闷都会洒在孩子的头上:“这孩子怎么这么烦?”或者“怎么这么笨呢。”“讲了这么多遍还不清楚,我们班AA都会做这道题了。”.......个中的言语,深深的伤害了自己的孩子,使孩子慢慢领受你赏赐的“笨”和“蠢”,也就慢慢的不再自信,当你发觉,应该有一种惭愧。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幼儿园老师习惯将自己的孩子与幼儿园里能干的孩子作比较,从而产生失落感,并把不甘和急噪的情绪发泄在了孩子身上。是啊,作为老师,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参照物,进而在自己的孩子头上罩上阴影。
3、,幼儿园老师追求完美,对自己的孩子要求较高。有部分老师甚至认为自己是老师,老师的孩子各方面都要强过其他小孩,于是让孩子奔波于不同的兴趣班之间,但过重的压力却使孩子们失去了兴趣,孩子们累,老师自己也累。
案例
记得有次数学操作册里有个内容是“砂纸数字”,就是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将数字涂上胶水,再把细沙子均匀撒在胶水上,做成“砂纸数字,”玩“摸摸,猜猜”的游戏。分发操作册时我以为这一页的内容估计不会有人做,不仅“麻烦”而且“脏”,更何况到哪里取细沙子都是个问题,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上交作业后发现好多家长都配合孩子一起做了这页内容。后来什么“点子书”等等操作比较麻烦的作业,家长也都尽量配合,在这一点上,我总是自叹不如,因为我为了给自己省掉“麻烦”,总是以“这页不用做”为借口,来说服女儿,而当女儿天真的问我“为什么不用做”,我总是说“我说了不用做就是不用做。”
三、教师应用怎样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1、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能干的孩子相比较
教师父母应和子女多沟通和交流,应树立现代儿童观。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有尊严的个体。即使是父母的引导式教育,孩子也需要慢慢思考、消化。所谓容、忍、导。容即接受孩子,忍即忍住家长的火气,导即顺着孩子的天性进行引导。有些孩子在应试能力上表现得比较薄弱,于是老师家长就给他们贴上了差生的标签,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说话就是训人的口气,更不要经常拿着个“放大镜”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做严厉批评训斥,对他们吝啬使用微笑和赞扬。
2、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调整教育方法
孩子小,不懂事的时候经常犯一些很幼稚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应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大人看待,对他们严厉指责,应正确引导他们认识问题的本质。今后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主意识会不断增强。不民主的家庭是不能与孩子沟通的,不能沟通也就无从引导孩子的进步。所谓“代沟”,就是家长墨守成规,不愿改变自己造成的。总之,对孩子教育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有耐心,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明确指出,正确引导,不用侮辱、过激的语言刺激他/她,让孩子的身心在健康的环境中发展。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明确的事从不瞎批评。对于做错的事从不大惊小怪。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在自然状态中度过。请你记住:当你没有耐心的时候,就是你犯错的时候。
3、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普通的一员
曾有个家长说她的孩子这样问她:“妈妈,为什么你不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呢?”妈妈:“为什么想起让妈妈当老师呢?”“一乙的妈妈是老师,她每天都可以看见她的妈妈。”并且带着羡慕的神情,列举了让妈妈当老师的一大堆理由......确实,幼儿园的老师也是凡人,与普通人一样,她同样担任着教师、母亲、妻子等多重角色。老师去探望自己的孩子无可厚非。但是,过多关注、照顾自己的孩子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让孩子产生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使他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逐渐产生自大、自私、霸道、任性等坏习性。并且他的这种做法还会给其他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我相信,有了以上三点,加上妈妈教师多倾听,少教训,多理解,少指责,别定标准,别下命令,充分尊重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能找到教育好自己孩子的一套方法。
【教师篇】幼儿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2023-04-19 23: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