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坚持母乳喂养,没想到最后却差点害了宝宝!


母乳,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口粮食,也是宝宝未来身体健康最基础的基石,所以妈妈们都希望把最好的给宝宝,可有些却因为母乳不够,导致宝宝营养跟不上而苦恼。


莎拉就是这样一位母亲,想用珍贵的乳汁喂到孩子自然离乳。她每隔3小时就给宝宝喂奶一次,每次时常2小时,可就算这样这样,宝宝却依然哭闹不止。等到2个月后去做体检时,宝宝因为体重增长不理想,而被医生要求增加配方奶喂养,可莎拉却不怎么愿意,直到宝宝体重一直下降,发育缓慢后,莎拉才不得已才开始了配方奶喂养。



盲目迷信母乳,结果坑了娃

“每个妈妈的母乳都是独一无二的”“母乳更安全、更营养、更利于宝宝健康”“吃母乳的宝宝更聪明、和妈妈的亲子关系更好”……


母乳喂养的这些好处,让坚持“母乳喂养”成了妈妈们的信仰,哪怕开奶很痛、起夜很辛苦,为了让宝宝多吃一口母乳,妈妈也都愿意努力坚持。


但坚信母乳最好,不代表只依赖母乳。有的时候因为盲目迷信母乳,反而可能害了宝宝——对宝宝来说,刚出生虽然胃口小,但也有他的营养诉求。但由于各种各样原因,有一些妈妈哪怕再努力追奶,奶量还是不能满足宝宝的需求;


而对妈妈来说,因为过于坚持母乳喂养,也会带来焦虑和沮丧:对孩子感到歉疚、对自己耿耿于怀。,也不愿去咨询专业人士。继而状况变得越来越糟……


要知道母乳是我们给宝宝的第一份礼物,但绝对不是作为母亲能给宝宝的唯一一份礼物。坚信母乳最好,不代表只依赖母乳。当母乳无法喂饱宝宝时,让配方奶来帮忙,这简直是皆大欢喜的事儿。


对宝宝来说,一个情绪稳定、快乐温柔的妈妈,可比一个沮丧、焦虑、暴躁的妈妈更重要。能不能完全进行母乳喂养,并不能成为你是不是个负责任的好妈妈的评判标准。没有人会比你更对宝宝负责,也没有人能替你对自己负责。


所以,如果有人对你喂奶方式这件事指手画脚,不妨扔给他四个字:关你屁事!



宝宝喝奶没饱?看这几点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奶水够不够,宝宝有没有吃饱?新手妈妈们一定要学会观察宝宝发出的这些信号。

检查纸尿裤


浅色或无色的尿液→宝宝身体水分充足。尿液深黄,次数偏少→喝奶量还不够。宝宝的便便会从黏稠的墨绿色向金黄色过渡。如果颜色一直发暗,次数也少,那就要警惕啦!


观察宝宝的反应


喝饱奶后,小家伙会显得平静而放松。而一直哭闹不止,烦躁、精神不振,那就要引起重视了。还有些宝宝吃奶时间很久,似乎也得不到满足,那就赶紧带去医院检查吧!


查看宝宝的体重变化


出生后宝宝体重减少很正常。出生一周可能多达10%。不过约10~14天的时候,体重通常就会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如果妈妈们觉得宝宝体重减轻过快,还是应该请医生看一下。



宝宝没吃饱,到底哪里出了错?


发现宝宝没喝饱奶,是不是应该马上给他喂奶粉呢?那也不是,建议妈妈先排查一下,是不是喂奶的姿势不正确。


很多时候宝宝喝不到奶,不是因为妈妈没奶,而是因为姿势不对。哺乳姿势或宝宝衔乳的方式不对,不仅会导致宝宝喝奶费劲,还会使妈妈的奶量减少,疼痛。所以妈妈们要掌握正确的喂养姿势,帮助宝宝正确衔乳。做好这一点,大部分妈妈都有能力把宝宝喂饱。 


但也有小部分妈妈,会像莎拉一样奶水确实不足,最常见的是这几种情况:


  • 自身腺体组织发育不良;

  • 有内分泌或激素问题;

  • 接受过手术;

  • 服用了某些药物(如:含雌激素的复方避孕药、含伪麻黄碱的药物等)。


如果要“生产”高质量的母乳,在饮食营养方面,妈妈们需要注意这3件事:


保证6-8杯水的液体量

不一定都是喝白开水哈,喝牛奶、吃水果都算液体摄入量,也不需要特别去计算摄入了多少液体,只要注意一点:别等已经觉得很渴了再喝水。喂奶前和喂奶时也应该喝点温水。


保证高质量的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母乳妈妈每日饮食搭配:

  • 主食:谷类250~300g,薯类75 g,全谷物和杂豆不少于1/3;

  • 肉类:鱼、禽、蛋、肉类(含动物内脏)220 g;

  • 牛奶:400~500ml,这是优质的钙的来源;

  • 蔬菜:蔬菜类500g,绿叶蔬菜和红黄色等有色蔬菜占2/3以上;

  • 水果:水果类200~400g;

  • 其他:大豆类25g,坚果10g。

  • 油和盐要控制,食盐不超过6g。


合理使用维生素补充剂

如果因为宝宝过敏而自己忌口了鸡蛋、牛奶,母乳妈妈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肉类、不含奶的钙剂等来补充蛋白质和钙质。如果不爱吃肉,或者是素食主义者,那么要特别注意维生素B12的补充。可以吃综合维生素弥补营养的缺失,必要时咨询营养科的医生。


虽然母乳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当自己的奶水确实无法满足宝宝的需求时,千万别勉强自己。盲目坚持母乳喂养,对自己对宝宝都是一种伤害。


只要宝宝能吃得饱饱的,健康快乐成长,喂点配方奶真没什么大不了。充满爱意地喂奶粉,你一样是个好妈妈。


 健康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及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对这篇科普文章任何建议可在本文的右下角写留言。



戳原文,可查看专家排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