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学生的那个演讲很普通呀,又一个标准化生产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而已

       马大毕业生那段视频,网上传疯了,吃瓜的很快分成两派批驳她辱华派和挺她敢讲真话。

     我看了视频,我的观点是这位学生的演讲态度和角度不对。她无论在国内的家里还是学校,或者在美国的大学,都没有学到应有的文明的态度和起码的做人修养。

     

      任何一个演讲,都是为目的而存在,演讲素材为目的服务,很难猜测她的目标,但至少可以分析其有以下可能:

  1)、。

  2)、在中国的污染环境中受过伤害。

  3)、希望今后获得在美国更好的发展。

  4)、抖个机灵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她的第四个目的一定已经达到了。

     

     如果目标设为第一个,这些素材确实用得不对。赞美一个主体,不一定非用另外一个主体来对比。

正如:赞美一个女演员漂亮,没必要非拿你的老婆比;

           赞美胡歌英俊,没必要非拿你的老公去比;

           赞美马云成功,没必要非拿你的老爸去比;

           赞美另一个国家,也没必要非拿你的祖国比。

     你可以赞美美国,不等于你一定拿中国的缺点和美国的优点比。这跟爱不爱国没关系,跟一个人的修养和分寸有关系。


      也有一种可能,她的家庭和她自己在国内受过污染的伤害,找机会发泄一下,那你可以对比,但姿势也不对,上过大学的人,应该知道污染是发展的一种代价,你在享受这种发展的好处,同时逃离的了承担代价的环境。这时,一个有修养的人,心里应是痛的,至少不会戏谑地说出来。

     比如可以这样说:我下飞机,呼吸到美国的空气感觉到是甜的,我的家乡却没有这么好的空气,那里的人们受到了环境的污染,想起来我的心是痛的。  即使你没有能力去改变家乡或者跟本没意愿,至少可以表达不安吧。这种不安,应该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底线吧。

      

      最大的可能是第3个目的,希望取悦和讨好他人。这种无原则的讨好,才是教育的真正的毒瘤,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国内升学的时候背的那些政Z概念,哪个中学生信呀,可你考试要考呀。美国升本那些文书,又有多少是学生自己写的。在这种强力挤压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思考的就是怎样让自己更好,哪还管什么责任和他人感受。很多人成长为所谓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生活中,这类人不少,怕怕上级马屁呀,跟有用的人表达下亲热呀,说话永远正确,字字在理,但就是感觉有股塑料味。

       其实,骂她的那些网民也没必要这么激动,她的那些讨论,你们也都用过,你们都没拍过重要人物马屁吗?反正我拍过。

       网上查了马里兰大学的校训:Strong deeds, Gentle words。强大的行动,绅士的言语。按这本标准,这位同学是没有达到的。有没有行动不知道,至少语言很不Gentle。

      

    上篇文章有人说太深沉了,这篇文章恢复乌镇本色,放一首励志歌曲。